口碑好的外围平台体育
本科生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 >> 正文
2022年学生野外实习纪实
发布时间:2022-06-30      作者:    点击:[]    分享到:

宗旨

让同学们的学习影响公众,在公众推送中促进我们的学习。

白天追寻

对嵯峨翠嶂、路途崎岖,豪情上云端。

正丛林作响、风萦耳畔,大美不多言。

红河谷实习之旅,我们看到了许多有趣的昆虫,有“角似水牛角”的天牛,有身披白色鳞粉“衣服”伪装的象甲,形似蜜蜂的食蚜蝇,有聪明的寄生蜂寄生在毛毛虫的卵中,颜色亮丽的盾蝽,珍贵的蟋螽……

天牛

象甲

食蚜蝇

盾蝽

这张图片是单环蛱蝶被寄生蜂寄生的画面,毛虫的身体却孕育出了自己的敌人,大量的寄生蜂钻出毛虫身躯结茧并羽化,可怜的毛虫已经奄奄一息了。寄生在毛虫体内或体外,最终成功杀死寄主,寄生蜂在抑制害虫种群数量上精准、高效且环保,是绿色农业的理想守护者。

这是被白僵菌寄生的天牛,天牛是钻蛀树木的大害虫,而白僵菌寄生天牛,作为生物农药,已经被成功用于害虫防治。

老师说:虫网一挥解千愁。扫网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捕虫方法,通过这几天的采集,我们收获满满,看,这就是我们的收获!

夜晚相会

“经过了白天的追逐,才知道了夜晚的慷慨”。夜晚,我们在诱虫灯下有了更多的收获。

架设并点亮诱虫帐

漂流探秘

天气晴朗,我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来到了红河谷漂流河道,一起进行水生昆虫的捕捉。炎热的夏天里,赤脚进入清凉的河水,好不肆意畅快!同学们分工合作,一个人搅动泥沙翻动石块,另一人用水网拦截水流,驱虫入网。收获颇多。

现学现卖,我们利用仅有的点滴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还开始了科研探索之旅!

微课题——马氏网、黄盘捕获昆虫的记录与分析

一、课题目的

通过架设马氏网,摆放黄盘并收集昆虫,对不同昆虫类群进行数量分析。

二、实验方法

马氏网,是一种架设于野外的帐幕类采集工具, 基于昆虫有向上爬行和趋光性特性,后收集于顶部的采集筒中(采集筒收集液主要成分为75%酒精)马氏网采集的样品较干净,可以持续不间断的收集,且适用环境范围广。马氏网的优点有样本采集连续、集中,适用范围广,杂质少,保存好,成本低。

采集小型膜翅目昆虫如小蜂,常使用黄盘收集法。选取合适的采集地点,放置黄盘,倒入适量水,加上少量洗衣粉、肥皂液即可,利用昆虫趋黄、趋水的习性在短期内就会有大量收获。

三、实验过程

固定收集瓶

我们首先挑取了一处有阳光、有树木、较平旷的地方,随后开始架设支点、拉绳打结。

马氏网搭建完成整体图

马氏网架设难点

01 地点选取:阳光,有树,较平旷。

02 材料需求:需要合适的木棍作为支点。

03 收集瓶固定方位西南方要面向阳光等。

摆放黄盆

收集黄盘并统计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1.马氏网结果

条形统计图直观地展现了马氏网收集到的双翅目和膜翅目相对较多。

2.黄盘结果

13个黄盘总共收集到10目(纲)836只虫子,包括蚁蜂、卷象、蜡蝉等,其中还有罕见的花蚤。随后,我们对黄盘昆虫类群进行了以下分析:

五、讨论分析

马氏网结果分析

1.多数昆虫尤其是常见的双翅目和膜翅目都有向上爬的习性

2.双翅目和膜翅目数量在自然界中占多数

3.虽然鞘翅目数量最多,但容易撞上马氏网,并且其向上飞的特性较弱,具有向下掉落的习性所以收集较少

黄盘结果分析

1.双翅目和膜翅目在自然界占据大多数

2.双翅目和膜翅目趋黄和趋水

3.鞘翅目大多是叶片上摔下来的

组员心得

赵明月:太白山红河谷为炎热的夏天带来一丝清凉。在这里,我渐渐地成为一名“捕虫达人”,从最初对昆虫的惧怕到现在能够徒手抓很多虫子,真的成长了不少。印象最深的还是下水捉虫,好不肆意畅快!
   刘珂亦:云雾苍苍,山清水秀。红河谷里与虫子相伴,与鸟儿同游的日子在东升西落中结束了。感谢动物实习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与知识见解,也感谢老师同学的帮助陪伴,留给我独一无二的回忆。
   李柏萱:经历了红河谷的实习旅程,我学习到了很多捕虫方法以及标本的制作方法,同时,可以亲身近距离发现很多有趣的生物现象!实习虽然很累但非常充实!
   申思琦:这次动物实习让我接触到了许多有趣的生物,竹节虫、象甲、寄生蜂……从害怕昆虫到认识它,学习它,学会制作标本。虽然路途艰难,但一路的欢声笑语,一路的探索思考将是我最宝贵的回忆。
   孟逸斐:红河谷是一个令人流连忘返的“神仙”地方,几乎每天的“早七晚十二”让人身心俱疲,但苦中作乐,学习到了很多,从最初只认识蛾类,到现在可以认识花萤,甲虫,盾蝽等等,让我真正意识到原来昆虫也可以这样美丽可爱,同时我也看到了昆虫自我的保护机制,如卷叶,虫瘿,分泌泡沫等都是昆虫的聪明才智。这次实习留给我珍贵的回忆!
   贺弋芯:通过野外实习,学习了直接捕捉野生昆虫,学习采集动物标本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鉴定。在野外实习可以培养自己在以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应有的科学态度。
   顾元晔:本次实习过程中,令我心生喜悦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环境,婉转的鸟鸣,新鲜的事物,更多的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的生活状态,让我逐渐理解昆虫世界的奇特,体会生命的魅力,认识进化的无限可能。
   王峰:动物实习为期5天,整段实习旅程每天都十分充实。我们见过凌晨六点的太白古道,也会顶着满天星辰合作学习;会为了没见过的虫子而连声惊叹,也会静静地聆听鸟儿的轻吟。
   刘毓涵:第一次动物学野外实习已经接近尾声,在这次实习中我真正体会到了将课本还原到实践的感觉,我认识了很多鸟类和昆虫,不仅了解了他们的种类,更了解了他们的习性和形态特征。“纸上得来终觉浅”,在这次实习中我学习到更可贵的是实践的精神。虫入网。收获很多。

李民扬:清风徐来,云卷云舒。有劳动就有收获,或是大长腿盲蛛,或是被有白色类鱗粉的象甲,或是沫蝉,或是广翅蜡蝉,或是茎蜂,或是大蚊,或是展翅飞翔的鸟儿。实习让书本中的知识更加跃然。山林间探索的快乐不囿于捕虫,真正的意义是沿路的的观察和发现。

生技基地一组   指导老师:谭江丽

组长:李民扬  刘毓涵

小组成员:李民扬 赵明月 刘毓涵 刘珂亦 申思琦 贺弋芯 孟逸斐 顾元晔 李柏萱 王峰

标本制作:生技基地一组全体成员

PPT汇报:李民扬

图文提供:生技基地一组全体成员

推送排版:王峰

实习总领队:刘文哲

指导老师:谭江丽,于海丽,刘扬,张培,侯荣,方谷

小课题指导老师:谭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