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国故事。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增进广大青年对国家的了解与认同,十大靠谱外围买球网站党委特开设“我的国,我来讲—读懂中国”专栏,现推出第一期。
不堕祖国青云志,吾辈愿铸中国魂
硕士生物工程第二党支部
张书瑞
个人简介:23级生物技术与工程,入党积极分子,担任“红色基因辅导员工作室”网络部干事、党务工作站采编中心秘书组干事、“我的二十岁遇见二十大”征文二等奖。
五千年锦绣山河,风云激荡;三千里雷霆失色,龙腾星河。纵观华夏千年历程,正因为有了无数的中国青年面孔,才造就了中国之血肉,铸成了中国之雄魂。
古往今来,有人忧国忧民,胸怀天下;更有人乘风接力,与国为家。中国面孔向上,民族意志向前。青年一代承担国家,而国家之栋肩时代。
古时候,杜甫饱尝疾苦,俯仰人间。这便是中国面孔的高度。“穷年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一生心怀爱国之热忱,于其诗中既可展现他将自己的一片赤子之心至于国家的命运之中。他超越了“小我”,为实现“大我”而付出毕生心力。这便是中国之面孔,国魂之高度。
近代时,伟人意志风发,心怀天下。这便是中国面孔的气度。“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他的诗词磅礴大气,正如他本人,领导中国革命一步一步迈向胜利,带领人民走向古往今来多少爱国志士为之畅然的新中国,遇到敌人他霸气雄浑,进行国家建设他果敢自信。面对百姓他又是温暖真切,经过千锤百炼,铸就了一位有血有肉的伟人。这就是中国之面孔,国魂之气度。
而现如今,中国人民殷忧启圣,多难兴邦。这便是中国面孔之温度。20年,新冠肺炎肆虐全球,致使山河呜咽,草木同悲。但是却有无数的中国面孔逆旅高歌,唱遍人生的洒脱。终南山耄耋之年临危请命,李兰娟年过古稀奔赴战场。更有无数来自四面八方的平凡人物,凝星接力,逆流前行。众志成城,顶天立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全球疫情蔓延,我国政府、企业坚持“同舟共济,休戚与共”,以大国担当无私捐献抗疫物资,坚持命运共同体,在疫情面前,我们看到的不是各国家,而是全人类。这便是中国面孔,国魂的温度。
几千年征途漫漫,几代人砥砺前行。历史和未来是由无数人民所连接的。“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中国面孔不止伟大,也有平凡:也许他是快递小哥的忙碌奔走,也许他是环卫个人的温暖微笑。正是这样一些兢兢业业,平凡的人民用热血和汗水辛勤耕耘,才推动国家的滚滚向前。
历史滚滚向前,时代奔腾变迁。我们青年一代更要挥斥方道,扶摇直上,做那奔涌的后浪,以焕然一新的中国面孔,承载着几千年的中国精神,去奔赴祖国未来的星河长明。作为新一辈的我们首先就要树立理想。理想是石,擦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亮引路之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之路;理想是路,指引黎明之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忆往昔,从曾子的“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到祖狄的“闻鸡起舞”到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无数先贤都因树立远大理想而成就壮丽的人生。看今朝,更有我们当代杰出的桥梁专家茅以升从小立下远大志向,并为之努力奋斗,最终建成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等重要工程。他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为国家做出了重大贡献,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我们青年人便如一条船,正因为有了理想,才有了航线的方向和终点。我们更应该为了追求理想而努力拼搏,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吾辈青年当勇踏奋斗之路,沿途绽放的必是理想之花。
地下帝国的众生悲喜
硕士细胞遗传动物党支部
王蕾
个人简介:22级细胞生物学,入党积极分子,22级细胞生物学。曾任学部研究生会编辑部部长,获2023学年二等奖学金;“科技强国,未来有我”征文类三等奖。
秦始皇陵兵马俑,简称为秦兵马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1974年3月被发现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
它们曾经鲜衣怒马,却“生活”在地下世界,被黑暗吞噬2200多年,直到1974年的一束光,将它们照亮,惊艳世人。然而光彩照人的颜色,在地下岁月的磨砺和出土后的加速老化中,消失殆尽,只留下由8000多个真人大小的俑,组成的土黄色军团,人称秦始皇兵马俑。即便如此,这些兵马俑仍然栩栩如生、恍若在世,他们千人千面、各不相同,甚至缕缕发丝、纤毫毕现,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两千多年来黄土虽将它们掩埋,时光却未将它们遗忘,让我们通过下面普通秦人的视角重现那段遥远的过往。
工匠 “臧”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负责皇室工程营建的机构接到一旨命令,要抽调技艺最精湛的工匠去参与一项新产品的研发。曾为皇室制作砖瓦的陶工臧极有可能被选中参与其中,此外全国各地的制陶精英也被征召起来共同组成了一个顶尖的研发团队,因为他们将要开发的新产品并不是凡世俗物,而是准备在秦始皇死后和他一起进入地下世界的“人”。
活人殉葬,这种古老的陋习在商朝就已普遍,统治者们要在地下世界拥有生前的一切即“事死如事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剧变,活人殉葬受到猛烈抨击,权贵们开始用木或陶等材质雕塑成人像代替活人殉葬即“俑”。但此时俑的体型往往远小于真人并且制作简单,而秦始皇打算对俑进行一次史无前例的改造即按照真人形象制作大型俑,这必将困难重重。包括臧在内的研发团队不知经历了多少次试制终于找到了方法,他们选取骊山北麓的黄土作为泥料并掺入少量砂粒增强硬度制成泥胚,采用泥条盘筑、捏塑、模制等方法自下而上制作陶俑初胎。后用刮削、刻划等方法修整头发、眉毛、胡须、眼睛、衣纹等进行细节部位,甚至连鞋底的细节都不放过。再放入窑中经历约1000℃的高温烧制,泥人“成长”为陶人,身躯更加硬朗,形象也接近真人。此外他们还从漆树中取得生漆、从各种矿物中获得红、蓝、绿、黄等颜色,通过人工冶炼的方式合成了紫色。众多颜色的获得令俑的形象全面升级,如同真人一般活了起来,就此一件真人俑诞生了!不难想象匠人们第一次见到它时是何等震撼、欣喜。
(兵马俑的发型)
(不同形象的兵马俑)
秦始皇不满足于此,他要用这种技术无限复制从而造出一支和他引人为傲的秦军一样庞大的地下军团,在他死后继续拱卫他的地下帝国。最终臧等制陶工匠按照现实中士兵的形象、特征、上到一方将领、下至普通士兵,包括步兵、骑兵、车兵等诸多兵种都被一一塑造出来,数量竟多达8000件。秦始皇还为它们营建了土木结构的地下军营,并按照现实世界中的军阵编列,包括步兵方阵、多兵种方阵和指挥部。一号军营为步兵方阵,由将近6000兵马组成。二号军营为多兵种联编部队,弩兵远距离射杀、骑兵迅捷袭击、战车兵猛冲突破,三大兵种协同作战,互为补充。三号军营为指挥部,将领们在这里谋划作战方案。就这样,一支配置完整、气势恢宏的地下军团打造成功。
除此之外,藏有军用装备的石甲胄坑、埋葬有马匹的马厩坑同拥有8000个兵马俑的兵马俑坑共同组成了一个完备的军事系统,象征着帝国的军事力量。最终在众多官署、兵马以及各类服务机构的簇拥下,秦始皇的陵墓居中而建,其地上封土高度超过50米,封土内筑有九层高台,地下拥有深达30米的地宫,以水银为江河,模拟帝国版图:以星宿为天文,模拟宇宙时空,这就是秦始皇想要打造得永生的地下帝国。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驾崩后,地下“军团”随着抔抔黄土的覆盖,消失在了人间两千年,无人知晓、无人问津,直到2200年后即1974年今西安临潼区西杨村的农民打井时偶然发现了破碎的陶人身躯,不久后考古人员的挖掘正式拉开了兵马俑重见天日的大幕,尘封历史的揭示使得历史轴线得以延伸、历史场景得以活化。而在这背后是大秦帝国下的芸芸众生,是人类长河中每个时代都存在的普罗大众。
从远古到当下,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文化遗产则是注释历史的“活字典”,它们诉说着先人的故事,承载着文明的风采。千百年来,文化遗产历经岁月更迭,穿越烽火硝烟并流传至今,本身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珍视、守护、传承的结果,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延续、生生不息的内在脉络与创新创造的动力源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因此今天的我们,要以义不容辞的自觉、责无旁贷的担当,切实保护珍贵文化遗产,在吸收借鉴历史文化遗产的精神内涵中坚定文化自信,让“活起来”的文物讲好中国故事,发扬弦歌不辍的中华文明,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